【核心提示】7月8日,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武汉沙湖公园五个代表性区域开展声环境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74份。团队对其声景环境的优劣进行科学评估,提升市民游客的游憩体验。
沙湖公园因其卓越的生态价值和自然教育功能,于2021年荣膺全国首批“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称号,日均吸引游客约8000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客厅”与市民亲近自然的绿色港湾。
为系统评估公园声景现状,团队选取入口处、泉亭、荷花池、琴园广场、渔乐园五大功能区设立监测点。调研当日,团队成员在五个监测点同步展开工作,共回收有效问卷274份。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细致整理与交叉分析,各区域的声景现状特征与市民的核心诉求清晰呈现。入口区域总计发放58份问卷,其中有游客期望能在经历城市交通噪声后,一入园便能获得短暂缓冲,在热闹中辟出可“听蝉鸣、闻花香”的静谧角落,以平和心境开启游园之旅。
然而,在享受这份宁静之余,有市民建议适当引入可控的自然声景元素,如小型喷泉的潺潺流水声或利用风能的轻柔风铃声。他们期望在“静”的基础上增添一丝自然灵动的“韵”,营造更为丰富的沉浸式体验;荷花池区域的46份问卷中,游客对风声、蛙鸣等自然音效表现出高度期待;琴园广场的文化活动声景则是其特色与活力的体现,活动参与者普遍理解并接受合理的活动声音。
同时问卷数据也揭示了一个关键的矛盾:不同群体活动的声音容易相互干扰。针对这个问题,团队提出可以对广场进行更精细的声功能空间划分,利用绿植、地形或空间间隔形成相对独立的声学小环境,并考虑错峰使用,以显著降低声音混杂与干扰,提升各群体满意度。
本次沙湖公园声景现状问卷调查,是构建科学城市公园声景图谱的关键一步。调研团负责人林学2302班的谢欣表示,此次调研的核心目标是沙湖公园“城市客厅”品牌形象的深化打造,让这座城市绿心不仅在视觉上赏心悦目,更能在听觉维度为市民提供层次丰富、舒适宜人、和谐共生的高品质体验。同时也为国内其他城市公园的声环境规划与管理贡献了宝贵经验,是推动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迈向新台阶的重要探索。
文字:梁育焜、王靖程、乾浩浩
图片:林睿萱、张涵砚、梁育焜
审核:林辉